![]() |
清代廉政制度建设 |
都察院是清代的最高监察机关,和历代的言官和查核管于一体,设左都御史、左幅都御史,负责整饬纲纪,谏言得失。下设六科给事中,负责稽查中央六部个属官员;设各道监察御史,负责纠察内外个官员,分理各省督抚的兼衔,通常总督大都例兼右都御使、右副都御使,在京城吴专职,而为各省督抚的兼衔,通常总督大都例兼右都御使,巡抚例兼右都副御史。督抚同时也大都分别例兼兵部尚书、兵部侍郎。这样,督抚在各省就及地方行政、军事、监察大权于一身。清代省以下到府州县各行政府官员也是皇上名义直接任命,由于督抚例兼了都御史、副都御使,便可以对他们的属官直接纠察了实际上决定了属官的黜陡,从而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稽查。 乾隆初期时,十分注重吏治,强调清廉作风,人用品行良好的官员辅佐朝政,到了乾隆中期以后,一发不可收拾地败坏下来。乾隆自己奢靡成风,挥霍无度;宠用权奸和珅一党,恣意搜刮。因而上行下效,终至全国糜烂。嘉庆年间对和珅集团的清楚,在逮捕和珅的同时,又下令查抄其家产,收归国家拥有。他当权20多年,平均每年收刮的钱财即相当于一年的国库收入。对和珅的铲除,挽回了清朝国库的损失。道光晚年的清政府,封建制度已经千疮百孔,又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,过时衰微,渐致灭亡,清政府经济上政治上丧失了独立性,为了挽救内忧外患的清王朝,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宪政。,宣布“预备立宪”,准备仿效某些西方国家实行君主立宪,中央成立资政院,各省成立资政局,似乎真的要用议会民主代替封建专制了。但实际上却没有一点吸取资本主义民主代替封建专制的意思,纯粹是想拿它来作维护封建专职的额工具。 |
返回上一页 |